欢迎访问趣说历史网!我们专注于搜集整理历朝历史、天下奇闻异事等精彩内容,想了解大千世界,尽在趣说历史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会变法会写诗的大诗人王安石,他的生平是什么样的?_王安石参加的变法是什么

编辑:来源网络 2023-11-29
浏览:
字体: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也深知他在政治上的高明之处。今天,我们不讲王安石是如何变法的,我们讲讲他的生平和他的诗。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王安石以21岁考上进士,文学才能非比寻常,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自成一派,世称“王荆公体”,当时人就评价“如邓艾缒兵入蜀,要以险绝为功”。这一首《登飞来峰》就是如此杰作: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中国很多地方都有飞来峰、飞来山这个名字,但就王安石个人经历和活动范围而言,一般认为是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或者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的飞来峰。后者更为著名,得名甚至与大名鼎鼎的济公有关。然而,济公比王安石晚生一百多年,是南宋高僧,所以小珏认为此处的飞来峰应该是指前者。

  这首诗作于宋仁宗皇祐二年,王安石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后回家乡临川,途径绍兴登山,有感而发创作了此诗。

  在第一句中,作者就极尽夸张地形容宝塔之高。“寻”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千寻塔就是高八千尺的塔。这比“危楼高百尺”还要高得多,当然是夸张之词。但就是以此为基础,让作者发出了无限感慨。

  第二句“闻说鸡鸣见日升”看起来漫不经心,娓娓而谈,好像是为了给后面惊人之语稍作缓息,其实却是在继续烘托。它以鸡鸣而见旭日高升,展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辉煌景象。这样美好的景物,自然反映了诗人的朝气蓬勃、志存高远。

会变法会写诗的大诗人王安石,他的生平是什么样的?

  第三句的前两个字“不畏”,诗人就以斩钉截铁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坚定的态度。在古代,“浮云”并不是什么好词,除去“视名利为浮云”中表达无足轻重的意思外,西汉时期陆贾在《新语·慎微篇》也说得很清楚: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也就是说,在古代,浮云常常用来比作奸臣,而王安石在此明确表达自己并不畏惧奸臣。

  第四句“自缘身在最高层”就是王安石自信的来源,也是王安石狂傲的资本。按理来说,这是原因,应该放在第三句,但为了强调,作者用倒装的方式放在最后,作为“诗眼”。

会变法会写诗的大诗人王安石,他的生平是什么样的?

  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站在最高处,所以能够对浮云毫不在意,所以可以远眺万里江山。

  在这里,王安石流露出了文人特有的张狂,此时的他,年富力强而又对未来充满着憧憬。他力图报效祖国,辅佐君王,匡扶社稷,他所谓的高,并不一定是地位高,而是品德高。

  王安石为人清廉朴素,不迩声色,是北宋德才兼备的人物。在道德层面的高高在上,让他对于未来很有信心。他相信自己的仕途将会一帆风顺,自己也不会落人口实。

会变法会写诗的大诗人王安石,他的生平是什么样的?

标签:
本文地址:https://www.qushuolishi.com/wsbk/23882.html
本文标题:会变法会写诗的大诗人王安石,他的生平是什么样的?_王安石参加的变法是什么

免责声明: 本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2487355085@qq.com我们会立即删除!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