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说历史网!我们专注于搜集整理历朝历史、天下奇闻异事等精彩内容,想了解大千世界,尽在趣说历史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一毛不拔”含义详解

编辑:来源网络 2022-03-09
浏览:
字体:

  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历史典故吗?成语“一毛不拔”是什么意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趣说历史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拼音】: yī máo bù bá

  【解释】: 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后形容为人非常吝啬自私。

图片.png

  【成语故事】:

  墨子,名翟,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差不多与墨子同一时期,有一位叫杨朱的哲学家,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已”,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

  有一次,墨子的学生离滑厘问杨朱道:“如果拔你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到好处,你干不干?”“天下人的问题,决不是拔一根汗毛所能解决得了的!”离滑厘又说:“假使能的话,你愿意吗?”杨朱默不作答。

  当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孟子就此对杨朱和墨子作了评论:“杨子主张的是‘为我’,即使拔他身上一根汗毛,能使天下人得利,他也是不干的,而墨子主张‘兼爱’,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即使自己磨光了头顶,走破了脚板,他也是甘心情愿的。”

  

标签:
  • 战国
  • 一毛不拔
  • 本文地址:https://www.qushuolishi.com/cygs/16437.html
    本文标题:成语“一毛不拔”有什么历史典故吗?“一毛不拔”含义详解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