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趣说历史网!我们专注于搜集整理历朝历史、天下奇闻异事等精彩内容,想了解大千世界,尽在趣说历史网!

手机版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揭秘毛主席纪念堂建成始末_毛主席遗体当初为什么没有火葬

编辑:来源网络 2022-10-07
浏览:
字体:

1976年9月9日凌晨零时10分,伟大的毛主席与世长辞,巨星陨落,举国同哀对于毛主席的身后事,领导人紧急召开了会议,在会议上,一部分领导人建议火葬,毕竟对毛主席本人而言,他其实本有意不将遗体展示,甚至曾在世的时候说过:"我是主张实行火葬的,自己肯定不能例外,我已经在协议上签了名,照此办理大有好处,如果留下我的遗体只会增加人民的负担呀。"领导人很想将身后事按照毛泽东的心愿处理,但基于一些影响,经商议还是决定将毛主席的遗体展示向公众展示。

遗体保存问题有关领导人做好将遗体展示的决定之后,接下来要思考的就是具体的问题:具体怎么展示?怎么做好遗体的保存?以及在什么地方展示?由于事发突然,在当时,这些任务变得非常地棘手。第一步就是遗体的防腐保护工作,相关领导人找到了徐静,也就是当时正任中医药大学党支部书记的副主任。徐静接到任务,第一时间开始和国家领导人进行了讨论。一系列的讨论后,新任的国家领导人华国锋决定:凡事均按照徐静的要求办。徐静随即针对情况提出了三个请求:第一是需要院里以及同行专家共同研究,第二是需要去亲自查看毛主席的遗体,第三是需要时间来准备必要的机械和药品。徐静等人到达毛主席的住所之后,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对遗体的防腐工作的处理。当时他们借用毛主席的卫生间作为一个临时的手术场所,第一时间对遗体进行了放血处理以及快速地向遗体注入防腐液,尽最大可能争取时间,保存遗体的全貌.

虽然防腐液能保存遗体,但是大剂量防腐液的注入会引起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遗体会肿胀,为了更好地将遗体展示给大众,肿胀现象需要尽快消除。对于这一点,当时的专家和医生心里也悬挂着不安的石头。好在,24个小时之后,遗体的肿胀明显消退,当遗体从中南海向人民大会堂转移时,遗体的样貌已经变得较为正常,达到了医生的预期,大家心里担忧的石头终于能够放下了一些。防腐工作持续了很长的时间,一直处理到10号的深夜。此后,如何保护遗体的现貌?如何保护皮肤的颜色,皮肤的状态以及面部的表情,都成为了需要医生们认真斟酌的事情。

一方面是遗体的保护和防腐工作,另一方面,对于遗装的赶制也必须提上日程。当时,工作人员立刻重新量取了毛主席遗体的尺寸,由红都服装厂的师傅们马上赶制了两套衣服:一套是灰色深灰色的中山装,一套是浅灰色的。在讨论之后,最终选择了浅灰色的中山装,就此关于遗体的服装问题敲定,11号到17号,群众的吊唁和瞻仰活动正式举行,举行的地点安排在了人民大会堂北大厅。

当时,作为应急选项,用有机玻璃棺椁暂时放置主席遗体。对于遗体保存而言,一个非常重要的要求就是低温。在吊唁活动的第一天,大厅的温度被控制在15度以下,但是由于当时的人数过多,另外乐器的演奏也会生成热量,实际上并不能达到对室内低温的要求。

这样的情况引起了专家学者的警觉。当时的医学专家以及其他相关人员认识到,这样的情况对于遗体的保存是十分不利的。于是在18号,也就是群众吊唁结束之后,中央决定立即将遗体转入到一个代号为"769"的地方。转入到"769"保护室之后,相关人员对遗体进行了浸泡处理,尽可能地去保留遗体的完整性。遗体在"769"暂时存放,之后具体如何安置遗体,领导力开始了新的讨论与思考。为了方便人民群众对毛主席遗体的瞻仰,最终讨论决定要使用透明材质的材料制作棺椁。在当时已经发掘的材料中,最好的材料是水晶。水晶棺虽然透明度好,但是防腐性能却不好。鉴于这样的情况,当时协和医院的专家医生学者指出,对于遗体的防腐和保存仅靠水晶棺是没有办法完成的,低温避光和隔氧是三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敲定了使用水晶棺之后,当时就开始迅速开始了对水晶棺的原材料的采集工作。由于当时一个完整的、巨大的天然水晶是非常难以找到的,所以毛主席棺椁的水晶板都是由小块的水晶板焊出来的。

水晶棺的制作并非易事,在有关技术人员长达十月的不懈努力之下,1977年8月,水晶棺终于被制作完成。它不仅全体通透,让人们能够真实清晰地看到毛主席的遗容;而且水晶具有极强的硬度,在测试中,这口水晶棺能够实现八级抗震。考虑到化妆品都会对遗体保存带来腐蚀的影响,鉴于此,当时的医生选择用有色彩的光线照到毛主席的面部,通过光线的运用来使得人物表情看起来柔和生动。当时,我国对于遗体的处理技术并不发达,朝鲜国家领导人的遗体处理都是借助苏联的帮助,所以当时对于毛主席遗体的处理聚集了当时许多专业人员的探索与努力。至此,对遗体的防腐工作完成,而关于遗体放置的水晶棺的相关工作也已完成。

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

水晶棺的制作已经敲定,紧接着的问题就是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首先,第一个问题是要不要建?要不要大费周章地去建立一个纪念堂?在建国之初,毛主席就提出了火葬的建议,

在他看来,以往的土葬或者厚葬的方式都非常地浪费资源。毛主席曾经在游览西湖的时候,看到大大小小墓碑林立,当时他感叹道:

"活人与死人争地方不太合适"。因此,就毛主席本身而言,他并不赞成大费周章地举办丧葬仪式。新中国成立之后,火葬开始大规模式发展。在1956年,毛主席的秘书撰写了《倡议实行火葬》的倡议书,当时毛主席带头在倡议书上签了字,所以对于毛主席本人而言,他是十分支持火葬的。

鉴于这样的情况,毛主席死后,当时的领导人就是保留遗体还是实行火葬的问题产生了分歧。针对这样的情况,邓小平作出的回应是:"将毛主席遗体永久保留是违背毛主席火葬的意愿的,但是彼时特殊的情况下作出这个决定也是考虑到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于是,领导人们实现了决策的统一:将遗体永久保留。综合许多因素之后,纪念堂的选址进程开始了。根据当时著名建筑家的回忆: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纪念堂选址初步定在了五个地方。首先是建在天安门前。地理位置便利,位于城市的中心,更有庄严肃穆之感。但是当时天安门门前的空地面积不大,能够用来建造纪念堂的地方有限;并且如果建造在此,很有可能对交通带来影响。于是,该方案被搁置。其次是建议建在天安门北面,但是当时如果建在天安门北面,则需要拆除端门,会对故宫的完整性造成破坏,由此建造在天安门北面的方案也被搁置,紧接着是景山方案和香山方案。

景山公园的方案是决定将景山内部掏空,然后通过一个洞在洞内建造纪念堂,但是掏空一座小山的工程不会小而且耗时较多,工程开展的难度也会比较大。综合上面的几个因素,可见景山公园的选址也不是一个较优的选择。香山公园的方案当时准备参照南京中山陵孙中山墓的建造方案和结构设计。在静谧的自然环境里建造纪念堂,围绕着香山建设,并且将纪念堂和香山的其他建筑融合为一个大的景观。在各方的讨论和思考之后,以上的4个主要方案都没有被采纳。

在之后相关人员的进一步商讨之后,确定了纪念堂所在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侧,将主席的纪念堂建在人民英雄纪念碑旁边,让英雄与主席相伴。

选址确定之后,接下来是关于如何建造的问题。在建造方案的选择上也耗费了很多的精力。为了尽可能地保存好主席的遗体,纪念堂对光照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但是重墙少窗的设计难免使得纪念堂内部的氛围显得沉闷,显得像是陵墓,这样的设计并不理想。设计方案传送至领导人手中,他们指出:

"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在设计所传达的思想上,一定要与传统的封建统治阶级区分开来,像是陵墓是万万不可取的,毛主席纪念堂需要既庄严肃穆,又亲切开朗。"1976年11月,毛主席纪念堂正式开始了动土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关于毛主席纪念堂的设计方案高达600多个,还是建筑设计师将这些方案收录起来,可见当时对于纪念堂的设计建设是举全国之力,汇万众之才。

在当时的工程队和施工人员齐心协力和共同努力之下,纪念堂的建成仅仅耗时六个月,比原计划的一周年的速率提升了整整一倍。在施工人员六个月的不懈努力之下,1977年5月,毛主席纪念堂正式完工。纪念堂占地面积5.72公顷,总面积33867平方米,静静地卧于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南侧。其主体形状为方形,有黄色花岗岩柱子、浮雕、汉白玉栏杆等作为装饰,正面有雕刻着"毛主席纪念堂"六个大字的汉白玉牌匾,肃穆典雅,庄严活泼,诠释了毛泽东主席的个人气质与精神个性。毛主席纪念堂不仅仅是存放毛主席遗体的地方,更是展示党的革命领导集体革命精神的地方。纪念堂第一层有北大厅、瞻仰厅和南大厅,北大厅用于举行相关仪式活动,瞻仰厅是放置主席水晶棺的地方,每年有不可计数的人来瞻仰主席遗容。二楼还设有其他陈列馆,陈列着其他六位重要的毛主席同时代的党中央领袖的革命成功和历史业绩。1977年8月18日上午,毛主席的水晶棺抵达纪念堂,同年9月9日,也就是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的日子,举行了建成典礼仪式并开始正式对外开放。。

毛主席终于能够安静地躺着纪念堂的水晶棺里,继续见证着祖国的繁荣与发展。毛主席的功绩和精神会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并且会不断传承下去,"红色精神"会一直砥砺着我们奋勇向前。

本文地址:https://www.qushuolishi.com/lcls/jdls/17186.html
本文标题:揭秘毛主席纪念堂建成始末_毛主席遗体当初为什么没有火葬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原创性未经本站证实,仅供读者参考。如有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更多精彩